對今年高校的招生錄取結果,尤其是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的招生錄取結果,教育部將組織專家進行抽查,抽查高校比例原則上不低於10%。教育部近日下發有關通知,提出今年國家將完善招生錄取結果複查制度。(5月25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  作為相對公平的考試,高考讓人們找到了實現身份轉變和階層提升的可靠通道。然而,由於其應試考試的局限和弊端,加之近年各種“例外條款”的增加,高考的公平性日益受到質疑,比如泛濫成災的加分,還比如自留指標的點招,正如一些專家之言,高考錄取中存在弄虛作假、用錢買來加分,這樣的醜聞已經不是一兩起,一些加分項目自由裁量度大,選拔程序的公信力低,這樣的加分項目必然淪為腐敗的通道,加劇教育不公平。
  很顯然,加強對招生錄取結果的複查,特別是自主招生等特殊路徑的執法檢查,有助於從中發現問題,遏制高考招生中的亂象。從教育部下發的通知來看,此次對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錄取的抽查比例不低於10%,有助於確保自主招生的公平性。再加上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的面試過程須全程錄像,為複查提供了基礎資料,有效保證了執法監察工作的效力。
  不得不說的是,時下高考招生的公平性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,其權威性受到各方的質疑。尤其是在此背景下,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沒達到預期效果,更令公眾詬病。有業界人士甚至認為,國內目前的自主招生已與減輕學生負擔、選拔特殊才華學生的初衷背道而馳。按照制度設計的初衷,高校自主招生是為了在統一考試之外,為偏才奇才怪才提供一條直通的路徑,讓他們不至於被擋在高校之外,從而讓更多具有個性和特長的學生,有不斷成長的空間,為實現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創造條件。
  之所以如此,除了招考大戰的掐尖游戲之外,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在於,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存在著裁權量越大腐敗空間就越大的問題,加上種種權力尋租和腐敗行為,已然折損了自主招生的社會公信力,面臨著極大的公平拷問和社會壓力,從而讓一些高校投鼠忌器,寧可掐尖也不願立足於招“專特長”學生,結果高考自主招生已經“變味”,不但未能實現應有目的,反倒加重了學生的負擔。據悉,每年高校自主招生錄取的1萬多名學生中,其中2/3以上完全可以從統考中錄取,不必經過自主招生這一環節。在這種情況下,取消自主招生的呼聲就日益強烈。
  顯然,取消自主招生無疑是讓高考改革掛了倒擋,如此因噎廢食不利於改革的推進。破解時下的困局,需要以公平換取信任,併為改革營造良好的環境。而確保自主招生的公平、公開和公正,既需要強化高校的第一責任,更需要通過行政監管的促進,一方面不斷加強選拔標準、選拔方式和測試方式的變革,讓自主招生更加科學;另一方面,通過加強監管,對違背教育公平的違規現象嚴肅處理,加大問責力度,對有關學校暫停或者撤銷試點資格,促進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不斷提升,從而使自主招生在高招改革甚至整個教育改革中,發揮真正的鯰魚作用。
  唐 偉  (原標題:高考錄取複查,制度補丁也是改革空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s77uspyb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